建築「代謝風」吹進台灣?13日在台北市中山創意基地,辦起日本代謝派建築特展。代謝派是第一,也是唯一發生在歐美地區以外的建築運動,最著名的主張是建築和城市能和生物一樣「代謝」,因而得名。主辦單位表示,希望藉此展覽開啟民眾對都市規劃和未來城市的想像與討論,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建築、城市和生活的關係。
代謝派的建築理念將刺激面臨都市更新的台灣,圖為代謝派大師「日本建築教父」丹下健三的作品,1964年東京奧運代代木競技館(擷取自基百科 )
代謝派是由日本建築教父丹下健三,帶領黑川紀章、菊竹清訓、楨文彥等年輕建築師,在1960年代發起的建築運動。東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表示,1960年代是日本從二戰戰敗後的荒廢走向經濟復甦的時期,代謝派期望透過理想都市,建構更美好的社會。
代謝派主張,建築和城市能和生物一樣進行「新陳代謝」,一邊改變型態,一邊進行增殖;並認為現代都市的各種問題,源自於缺乏秩序的建設和拆除,因此提出「巨型結構體」的概念,將建築與土地、交通建設、基礎建設整合為一。
台北市的都更作業目前正在進行,代謝派和都更不同的是,代謝派除了以「新陳代謝」的構想進行都市更新,更連帶進行未來都市規劃、將建築和城市視為一體,衍生出前衛的建築風格,並帶入綠建築概念,和生硬的都市更新有別。
內政部部長李鴻源日前曾指出,台北市若發生強震,恐造成4000多棟大樓倒塌,台北亟需都市更新。而代謝派的構想能否在台北實現?南條史生表示,一個城市該如何發展,是影響人類是否幸福的關鍵,現在如何造鎮與開發,是幫助未來人類「設計生活」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