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心靈成長 (1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S__4235268.jpg

 

S__4235278.jpg

 

S__4235281.jpg

 

S__4235283.jpg  
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位風燭殘年的上人很想找一位優秀的關門弟子,他覺得城裡王姓少年不錯,但不確定少年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。於是,他來到少年家,對他說:「我的蠟燭所剩不多了,得另找一根接著點下去。你明白我的意思嗎?」

「明白,」少年急忙說,「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。」

「可是,」上人說,「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弟子,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,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…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?」

少年溫順地說:「好,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尋找的。」

以後的日子裡,勤奮的少年不辭辛勞地領來一位又一位,但都被上人拒絕了。半年之後,上人眼看要告別人世,

但最優秀的人選還沒有眉目,少年非常慚愧,淚流滿面地說:「我真對不起您,讓您失望了。」

上人說:「失望的不是我,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。其實最優秀的人就是你。」

感悟逸語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自稱預言家的人在市場上專門替人算命,忽然有人跑來告訴他:「你們家著火了,你快回家救火吧,要不然你家的東西就都燒光了。」

預言家聽了急忙往家裡跑,襌師見他慌慌張張的樣子,不禁笑道:「預言家,你不是能預測別人的命運嗎?怎麼連自己的遭遇一點兒也預料不到呢?」

感悟逸語

算命本來就是騙人的把戲,如果他真能對未來瞭如指掌,那麼他就不必到街頭靠算命來維持生計了。

其實,聽算命先生的話還不如相信自己,畢竟最瞭解「我」的人就是自己。

節錄自「禪悟人生-開悟的智慧」
 
作者:江鈞/著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蘇東坡住在盧山東林寺,做了一首七言絕句:

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;

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」

這首詩的前面兩句,氣勢博大,確是驚人。

有一天,證悟禪師與庵元禪師夜裡閒談,證悟就舉出東坡的東林詩偈,並讚嘆地說:

「這也是不易到達的境地啊!」

庵元卻不以為然地批評說:「這種說法還沒有看到路徑,那裡說到了目的地呢?」

證悟說: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,如果不是已到了那種境界,如何有這個消息?」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,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,金碧輝煌,可把皇帝高興死了。 

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,進貢的同時還出一道題目:「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?」 

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,請來珠寶匠檢查,稱重量,看做工,都是一模一樣的。怎麼辦? 
 
使者還等著回去回報呢!泱泱大國,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?

最後,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說他有辦法。他說他有一位襌師朋友,肯定能解決這個問題。於是,老臣請來了襌師朋友。

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,襌師胸有成足地拿起三根稻草,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,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。
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裡直接掉出來,而第三個金人,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,什麼反應也沒有。 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位學僧到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。

請示道:「禪,是心的別名,而『心』是在佛不增、在凡不減的真如實性,禪宗祖師們將此『心』易名為『性』,請問禪師,心與性有何差別?」

慧忠毫不隱藏地回答:「迷時則有差別,悟時則無差別。」

學僧又問:「經上說:佛性是常,心是無常,為什麼你會說無差別呢?」

慧忠國師及其耐心地舉喻說明:「你只依語而不依義,譬如寒時結水成冰,
暖時融冰成水;迷時結性成心,悟時融心成性。心性本同,依迷悟而有所差別。」

學僧終於領會於心。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四位習禪的學者,非常要好,決定要好好定下心來打坐,為了避免打岔,四人約定誓守不語戒三天。
 
頭一天的白天,他們都靜坐不語,因此坐禪的效果非常的好。但到了夜晚,油燈忽明忽暗,眼看就要熄了,其中的一位,禁不住向外面的沙彌叫道︰「喂!請添些燈油。」
 
另一位聽了不以為然,說︰「我們應該一言不發才對,不是約好不說話嗎?」
 
第三位見狀,對著這一位說︰「你也真蠢,為什麼要開口!」
 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位年老的盲人帶著他的棍子四處漂泊,以與人比武為生,雖艱辛卻快樂。

有一天,年老的武師終於打斷了他一生中的第九十九根棍子。

武師大喜若狂,因為他師傅釋迦牟尼生前傳給他一個藥方,說只有在他打斷了九十九根棍子以後,才可以用這個藥方,也只有到這時候,藥才靈驗,能讓雙目重見光明。

武師拿著藥方,興衝衝地跑到藥房,然後,藥房的人卻告訴他:這藥方上一個字也沒有!

武師木然了,那個在他心中支撐了他一生的強大力量頃刻間化為烏有,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,很快就衰老了。

走到人生盡頭時,他終於醒悟了:師傅是給他一個信念,讓他在不幸中也能充分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。

於是,他也把這個藥方得給了年少的盲童,並且重複了當年釋迦牟尼說過的話,他也要給盲童留一個企求。

感悟逸語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修行多年的大和尚,為小沙彌解釋功課上的難題,對他的學習態度與效果,很不滿意,但仍心平氣和地加以鼓勵。

「徒兒,你並不笨。」

小沙彌說:「師父,我覺得自己好笨!」

大和尚還是委婉地細聲安慰道:「不!你不笨。」

「不!我是笨。」小沙彌說。

「不是,你不笨的。」大和尚輕拍著小沙彌的肩膀。

小沙彌依然懊惱:「不,我真的很笨。」

如此這般,說不清楚……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喜襌師,朝拜五台山。

到達前,晚上在一茅屋裡住宿,茅屋裡住著一位老翁。

文喜就問老翁:「此間道場內容如何?」

老翁回答道:「龍蛇混雜,凡聖交參。」

文喜接著問:「住眾多少?」

老翁回答:「前三三、後三三。」

文喜第二天起來,茅屋不見了,而見文殊騎獅子住在空中,文喜自悔有眼不識菩薩,空自錯過。

文喜後來參訪仰山襌師時開悟,因此就安心住下來擔任煮飯的工作。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漁夫,背著滿滿一籃子的魚,正要回家,半路上遇見獵人帶著獵狗從野外打獵回來。

漁夫看上了獵人的野味,獵人也喜歡上了漁夫的魚,於是他們商量著把各自一天的收穫彼此交換。

交換之後,他們都很滿意,並且希望以後天天這麼交換。

佛陀勸他們說:「要是以後天天交換,很快你們就會沒有交易的樂趣,感覺乏味,並且希望保留自己所收穫的這些東西了。」

 

感悟逸語

有時總覺得東西還是別人的好,連月亮也是國外的圓,於是一心想要得到。

其實自己的東西更值得珍惜,擁有時,不覺得怎樣,可是一旦失去,你就會感到它的珍貴。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過去,有一位盛氣凌人的將軍。有一天,他氣焰高漲,要去見太虛大師。

一到寺院,就大聲喊:「太虛呢?太虛是哪一位?」

法師答道:「嗯!我就是。」

輕輕的一句,卻震懾住了那位將軍。

 

感悟逸語

只要自己有德有能,何患別人不尊重自己?

 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旅行者因為時間緊迫,急著趕路,就一邊吃東西一邊走,不小心腳下一滑,摔了個跟斗,半天也沒爬起來。

佛袓路過看見了,就問他:「你為什麼非要邊吃邊走呢?」

旅行者說:「因為我急著回家。」

「可是你摔了這麼一跤,想趕已是不可能了,只會更晚。」佛袓對他說。

 

感悟逸語

古語說:「欲速則不達。」

事情就是這樣,好像有時在跟你作對,你越急於求成,結果就越緩慢。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鄉間的小路上,一個車夫駕著一輛貨車,正在趕路。

半路上,他的車輪陷進一個深坑裡,車子動彈不了。車夫呆在那裡,盯著貨車,束手無策。

這時,來了幾個趕路的和尚,於是請求他們幫忙。

其中一個老和尚說:「你用自己的肩膀頂住車子,用鞭子趕牛,在你自己不出全力想辦法前,休想讓我們幫你,你再求也沒用。」

感悟逸語

自立乃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,自己的困難主要還是靠自己解決。誠然,在實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,向旁人求助是無可厚非的,但問題在於自己連試都不試就推給別人,未免太無能了。

「天助自助者」,希望每個對自己沒用信心的人能記住。

 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蘇東坡和秦少遊同是宋朝有名的詞人,兩人常在一起舞文弄墨。

有一天,兩人一起吃飯,發現桌上有一隻蝨子緩緩爬動,蘇東坡說:「人的身上實在髒,你看,身上的污垢都變成蝨子。」

秦少遊聽了,就回答:「蝨子哪裡是人身上的污垢變成的,是棉絮變成的呀!」

一個說是人身上的污垢生出來的,一個說是棉絮生出來的,兩人相持不下爭執了起來。最後決定去問辟印襌師,請他做個決斷。

蘇東坡先找到佛印襌師,一再拜託:「襌師!襌師!請您務必幫我的忙,您要說蝨子是污垢變的,可別讓我輸給秦少遊啊!」

佛印襌師含笑點頭:「好的,好的。」

蘇東坡前腳剛走,秦少遊就來了,也跟佛印襌師說:「襌師,您一定要幫我,說蝨子是棉絮變的,這樣我才能贏蘇東坡。」

佛印襌師也連連頜首:好的!好的!」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天,有位大學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時代著名襌師南隱問襌,南隱只是以茶相待,卻不說襌。

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客的杯子,直到杯滿,還是繼續注入。

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,再也不能沈默下去了,終於說道:「已經漫出來了,不要再倒了!」

「你就像這個杯子一樣。」南隱答道,「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。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,叫我如何對你說襌呢?」

感悟逸語

南隱襌師教導的「把自己的杯子倒空」,不僅是佛的襌義,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。

心太滿,什麼東西都進不去;心不滿,才能有足夠的裝填空間。
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,隨時需要知識、諮詢,不斷吸取養分,所以心一定要空,

大師中山營業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